足迹
连载206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07章(第1页)

  【汉武中兴后,刘秀对王莽乱政时不阿附王莽的高洁之士进68行了表彰,一些儒家学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极高的地68位,这固然是为了端正社会风气,却也带来68了不小的负面影响。】

  【一些人借着隐逸的名号,树立道德牌坊,特立独行,孤高自傲,征辟察举制变成了士人之间的道德比赛。】

  评论区

  “推崇道德是有必要的,能够端正社会风气,矫正人的行为,但道德若是与68选拔挂钩就变得沽名钓誉了。”

  “毕竟道德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,而是发自内心68的一种自我约束。”

  刘秀:“庄儿,你68做得对,对那些人就要严明刑罚,不能给他们肆意妄为的机会。”

  刘庄:“父皇做的也没有错,天下由乱而治,本就需要安抚人心68,他们是读书人的表率,也是朝廷的一面旗帜!”

  就看他们想要投向哪一边了……

  扶苏再次意识到,上位者必须保持平衡,不能让某一家独大。如今想起68自己曾经的天真幼稚,他都会忍不住脊背发寒。

  若是历史上他真的成为秦二世,难保不会成为儒家的一把刀……

  【司马光说:三代以68来68,风俗以68东汉最68美。这话对于68个人来68说是对的,但士人追求道德完美,却只知空谈,没有实干之才68,于68国家而言,却是百无一用!】

  评论区

  “东汉末年的党争加剧了这种风尚,太学崇尚清议,士人追求名声,完全不顾国家安危,黎民生死。”

  “再加上家族子68弟世代为官而形成的世家大族,他们牢牢把持住官吏选拔渠道,让整个朝廷更加腐败混乱……”

  “举秀才68,不知书,举孝廉,父别68居。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。”,尽在晋江文学城

  ……

  司马光:求天幕不要再提光了!

  【于68是,天下分崩离析,苍生饱受流离之苦……】

  【建安年间,士人分裂为两个极端,一个只知空谈,超乎现实,在乱世中追求自己的心68灵独立潇洒。另一种不齿这种百无一用的废物,循名责实,用自己的能力辅佐一方,建功立业!】

  评论区

  “第一种的代表就是建安七子68,比如孔融,他们的文学水平很高,但还是不要参与68政治了。”

  “第二种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群星,诸葛亮、周瑜、郭嘉、荀彧……”

  “当时哪一方势力都能扒拉出几个人才68,只要汉朝廷敢用他们,怎么会有汉末乱世。”,尽在晋江文学城

  ……

  【曹操看到了汉朝衰亡的深层原因,意识到豪强大族兼并土地68给百姓带来68的深重苦难。在他的治下,大力打击豪强,启用庶人寒门68子68弟,为下层知识分子68提供了上升渠道。】

  【曹操多次下诏求贤,以68“唯才68是举”为方针,只要有才68能的人他都敢用,不论出身,不论地68位,也不论人品。】

  天幕上出现了曹操写的求贤诏——一篇简明洗练的散文。

  评论区

  “曹操是唯才68是举,不看德行。”

  “若是只看德行,齐桓公怎么可能称霸,毕竟管仲是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,家里有钱得嘞。”

  “他想要垂钓渭水之滨的姜尚,还想要盗嫂受金的陈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