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(第1页)
10丽妃那日的举动刺激了玉嫔,玉嫔发了狠,日日缠着皇帝不放。敬事房向我汇报,皇帝夜夜翻的都是玉嫔的绿头牌,甚至留宿玉嫔宫中。更离谱的是,皇帝间或会因夜间过度劳累,取消次日的早朝。君王不早朝啊……我内心长叹一声,心底终是惆怅的。当初夺嫡大战,陆相,霍将军和我父亲,几位肱骨之臣,是在几番衡量下才选择站队太子。彼时的太子,性情温润,品行兼优,心系苍生。大家一致认为他会是一代明君。这也是我当初愿意入宫为后的原因。若君王贤明,我愿用心辅佐。短短几年,当初一心为民的少年,已面目全非。我吩咐下去,命御膳房给陛下准备充足的补品,务必确保陛下的身体健康。时间一天天地过去,我已经很久没见到皇帝了。听闻南方洪涝,无数灾民流离失所,奏折像雪花一般飞到皇帝的桌面上。奈何,皇帝已经许久未曾踏足他的御书房了。眼看朝堂之上闹得不可开交,已隐隐有崩溃之象,我没有办法,亲至玉嫔宫中,求见皇帝。已是巳时,皇帝仍熟睡未起,玉嫔出来迎我。只见她身着轻薄纱衣,酥胸半露,摇曳着来到我面前。随意福了福身子:「请皇后娘娘恕罪,昨夜伺候陛下过于劳累,身子不爽利,不能给娘娘行大礼。」我冷冷看她一眼,转身端坐主位,告诉她:「本宫就等在这里,等到皇帝愿意见本宫为止。」玉嫔无奈,转身进了内间,半个时辰后,皇帝睡眼惺松地走出来。「皇后找朕,所为何事?」许久不见,皇帝竟已脚步虚浮,脸上是纵欲过度后无法掩饰的疲惫。我把从御书房里拿过来的所有与水患有关的奏折,全部递到皇帝面前。「陛下,臣妾无意干政。但事情紧迫,请陛下尽早安排人治理水患,同时开仓放粮,搭建临时避难所,妥善安置灾民。」皇帝看着厚厚的一堆奏折,皱起了眉。玉嫔在旁咯咯咯直笑。「陛下,这有何难,调派军队回京,统统镇压即可。」「哪有皇后娘娘说的那么麻烦。」「不过是一群刁民,不值得陛下费心。」皇帝抬起他因纵欲过度而耷拉的眼皮,看向候在一旁的张进保。「按玉嫔的话拟旨,宣宋太尉领兵回京,镇压灾民。」说完,皇帝便搂着玉嫔的腰回里间去了。这一刻,我的血,凉了。11宋太尉不敢抗旨,很快班师回朝。宋家军长驻北境二十载,抵御游牧民族入侵,朝廷方得二十年安稳。如今重兵回撤,边境空虚,一想到此,我便头皮发麻。路途遥远,因重兵回撤,士兵所带物件甚多,故脚程极慢。待宋家军终于抵达长安城外,已是来年阳春三月。水患早已褪去,逃难的灾民凭借骨子里的韧性,熬过最艰难的日子,也在长安城落地生根。大军暂无其他安排,宋太尉便令大军暂退二十里地,安营扎寨。一日,皇帝心血来潮,召集所有妃嫔,到玉嫔宫中,表演才艺。我只觉荒谬。皇帝却兴致高涨,看得龙颜大悦。突然,张进保连滚带爬进入主殿,慌里慌张跪在皇帝面前。「陛下,不好了!不好了!」皇帝一手搂着玉嫔,一手捏着酒杯,懒洋洋地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