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北朝帝业无防盗衣冠正伦TXT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北朝帝业 第436节(第4页)

人过留名,雁过留声。李泰闲来也在思忖,他来到这个世界后,又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变化?是科技上的创新、文化上的进步、经济上的繁荣,还是军事上的强大、制度上的完善?

但是这些都太宽泛了、不可量化,他到最后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小目标并不是自身达成什么成就,而是竭尽所能的阻止一场本该发生的浩劫,用自己的方式主导完成这一场江陵之战!

哪怕在石城反制于谨的时候,李泰有的只是谋而后动的镇定从容,可是看着眼前这座臃肿混乱的城池,他却忍不住的心潮澎湃:江陵,我来了,跟着我一起走出那场浩劫!

因为江陵城外存在着大片的棚户区,使得这城池范围向外扩大极多,周长达到了足足几十里。李泰策马绕城环视一周,都用了足足将近两个时辰,等到返回大营的时候,天色已经黑了下来,这抵达江陵城外的于江中,国难不赴、先残手足,不仁不义……”

梁帝萧绎的桩桩罪行被土山上的军士们不断呼喊出来,同时李大将军的征讨原则也被一遍遍的喊出:“我大魏关东道大行台、太原公李大将军督统王师至此,以宣威义!失德之君可伐,无辜下民不可虐!

今李大将军为民兴造安民城,江陵士民入城即安、刀兵不害,衣食赐给、均田入户!尔等江陵士民,身无寸土之业,国是谁人之国?肩无丝缕,腹无颗粒,父母失养,妻儿失庇,岂可守于无道之君,不就仁义之治!速至速至,迟恐不及!”

江陵城破

“李伯山这是意欲何为?师旅既至,竟不来攻!他当世名将,难道不知一鼓作气、再而衰、三而竭的道理?”

江陵城北阙楼上,梁帝萧绎共其文武群臣们远眺敌情,见到西魏大军这一系列的举动,也不免大感疑惑。

尽管那些敌军军士们所呼喊的自己劣迹让萧绎倍感羞恼,但这会儿因强敌压境而心情焦灼,倒是暂时无暇顾及这一点,只是喝令内外将士们严加戒备,不要松懈大意,以免露出破绽而为敌所趁。

然而全军戒备了几个时辰,从清晨到傍晚,魏军始终都是别处筑城以及绕城喊话劝降,除此之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,这也不免让城头上观敌备战的君臣们心中大大的松了一口气。

“看来李伯山自以为自以为优势在握,所以作此虚仁假义之态,寄望通过迷惑群情来削弱我城外防守之人事。哼,此徒自以为凭其过往威名,我国人便会惊惧怯战、望风而降,也实在是可笑!此役乃社稷存亡之战,梁家养士多年之功既验于此,岂狂妄敌将摇舌蛊惑能毁!”

经历过最开始的心惊忐忑之后,预想中的激烈大战并没有发生,再见到魏人喊话劝降效果也马马虎虎,城外鲜有民众受其蛊惑而出,萧绎心内便又恢复了几分淡定,旋即便又回首吩咐诸将道:“敌人既然托大不战,那我正可趁此加固防事,于城外民居之间再设长栅。来日再战,凡能力守栅内不退之军民,却敌之后必有重赏!”

众将连忙恭声领命,待到将皇帝陛下护送回城之后,便又赶紧布置防务。

西魏大军抵达江陵之后并没有即刻发起进攻,这自然是让江陵城军民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,但西魏军中诸将则就难免有些不解,而这其中反应最为激烈的则就莫过于梁王萧詧。

“请梁王殿下且先移步别帐,待到大将军与诸将议事完毕之后,卑职即刻入报梁王殿下来访。”

参军裴鸿望着一脸焦躁之色的梁王萧詧说道,并抬手指向一旁的小帐。

然而梁王却只是站在这大帐之外不肯离开,口中则冷哼道:“行军多日,我屡屡求见不得,今日无论如何都要见到太原公!若仍不肯接见,我便在这里长立不去!”

裴鸿见梁王如此顽固,只能告罪一声而后转身向帐内通报。

李泰刚刚在大帐内布置完此夜值守事宜,听到裴鸿的禀奏后便微微皱眉,但在想了想之后还是抬手道:“将梁王请入吧。”

自从局面翻转以来,梁王便屡屡派人请见,但李泰一则的确是没有时间,二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与梁王面谈,于是便一直没有接见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