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北朝帝业无防盗衣冠正伦TXT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北朝帝业 第136节(第4页)

杨忠闻言后,便略显诧异的问道。

“如此罕见少俊,舍之一女何妨?这小子观情谋事,不逊壮才,虽然拒与共事,但却自言是我道后进,他志气不浅呢,更能洞见我今危状……如果真的贪势攀附,也只是有巧智而无大局,好谋多事,累己累人!”

独孤信讲到这里又叹息一声:“陇边虽然也成一方局面,但终究只是天府臂腋,大行台置我彼处,似重实远。镇人血气渐衰,关中新造的兵符,我却无从把控,我未有争势关中之想,国有所任、但事而已,大行台却有弱我根本之计!求存求大,无不能忍,但日前他仗势欺我、陷我两难,做的有点过分……”

一讲到时局敏感的话题,杨忠便又沉默下来,哪怕只是跟独孤信这个故主两人私话,也不就此滥发议论。

“李伯山虽然齿短,却掌重兵,规划方面,职轻权重,是台府栽培深刻的少流,也是来年欺夺旧人势位的备选。”

独孤信语调转为低沉,眸中闪亮、醉态收敛:“但是啊,他也是故太师为我预留的一个少壮。有此一子,何须亲临六军?得此一助,虽相疑但也能相安。如此良人,岂能错过?”

杨忠听到这里,嘴巴便张了一张,似乎有话不吐不快,但最终还是吞声不言。

独孤信见他这幅模样,又忍不住笑起来:“你是觉得此子即便前程可观,短时之内却难为臂膀之助,不值得为其交恶台府?你还是知之不深啊,方才席中,他几番试言,是已经将你都谋在计中,你信不信?”

言及自己,杨忠便不再沉默,有些不解其意的说道:“我与其人在情在事都交往甚浅,有什么能作谋计处?”

“他张计北州,所及之处跨州连郡,虽然自身也勇武有力,但毕竟乏威慑人。或不畏战,但频战则必治荒,不合深营之计,所以是颇渴能有一大将镇边慑众。旧时还有若干惠保,但今却乏良选能与呼吸相同,于我宅内见到了你,能不心动?”

“李显庆勇不逊我,崔士约亦有骁勇之名,且与之亲谊深厚。”

杨忠闻言后便摇头说道,不知是不认可独孤信这一说法,还是不认可李泰这一谋计。

“李显庆原州土著,乡势既雄、恩更甚之,短年可共谋事,利大则必见疑。崔士约朝情涉深,亦非镇人宿将,那小子是不会独傍一方的。”

独孤信抬手拍了拍杨忠厚壮的肩膀,又叹息道:“知你勤恳于事,不喜杂情。但有的事情,终究是不可避免。无论那小子是否有此心意,但也给我一个启发。你远处荒土、良才闲置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。此番大行台逼婚,我恐是难拒,但若能籍此将你召回内州,也不谓一无所得。”

杨忠听到这里,又沉默下来,神情没有什么明显的悲喜又或感动,只是略显落寞。

独孤信仍是自说自话:“赴陇之前,拜辞大行台的时候,我会将诸事敲定下来,你且安待。若得与之共事,你再替我细察,这一番心意,眼下还是不宜轻吐。否则我是结怨了朝廷、台府,也会妨害此子的前程。”

杨忠闻言后便点点头,闷饮几杯后才又对独孤信说道:“末将明日便要起行,不暇留送主公,行途珍重。李伯山事,我记在心里,若他真有言行不一、轻慢户中娘子,无论后计如何,也要恳请主公三思!”

良姝长成

清晨时分,独孤信醒来时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钝痛,宿醉之后精神萎靡、满身疲累,越发感觉到这身体已经不复少年活力。当年的他连日欢饮不觉疲累,如今却是不行了。

室中婢女小心翼翼的服侍穿戴洗漱,又询问是否进餐,但他这会儿仍欠食欲,便摆手拒绝了,缓步行至前堂,才知昨夜留宿的杨忠已经告辞离去。

听到这话,独孤信心情更低落几分。往年势位不显,但也不乏同志亲友朝夕相伴、互勉共进,如今已经略可称是功成名就,但却相识渐远、聚少离多。

往常的他是不会有这样无聊悲伤的情愫,今日则是受了宿醉的影响,加之不得不做出要向现实低头的决定,难免会有一些伤感的念头。

他吩咐门下准备一些时用物料送去杨忠府上充其行囊,自己却不想亲望送行。略显灰懒的心情也不宜接待宾客,中堂颓坐片刻后便又返回内堂,趁着难得的闲暇将诸子女召来,检视一下这些儿女们的教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