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朝帝业 第106节(第2页)
李泰听到这里后便冷哼一声,心知必然是台府中某些惯作趋炎附势之类拿着鸡毛当令箭,或是觉得他将要在台府失势,所以才这样刁难他的下属。
没能提供足够的战马,他们都水行署的确是失职,再加上之前他在陕北也安危未定,下属们为免节外生枝,也只能忍气吞声。
人情冷暖、苦乐自受,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现实。
所以当自己得势时,李泰就得把威风重新抖回来。眼下大阅尚未结束,倒也不适合冲进行营里问责吵闹,略作沉吟后,李泰便吩咐道:“将这营帐拆除,此夜随我往白水庄入宿!”
“可前有声令,不准我等擅自离营……”
裴鸿闻言后,有些担心的小声说道。
“谁敢据此问责,让他到我面前来说!”
李泰又冷哼道,他在陕北出生入死,回来后又把大行台搞得那么欢快,难道就是为的蹲在河岸上吹冷风?
有了李泰的撑腰,众人志气又回来了,很快就把这些营帐拆除。原本安置别处的部曲们也都赶来此处汇合,还有之前返回报信的陆彦等人,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往白水庄园而去。
就在李泰一行离开后未久,又有台府官员引着几驾马车向此而来,马车上装载着不少营帐铺卧并饮食物资。可当他们来到的时候,这里只剩下一些扎营痕迹,人马却全都不见了。
眼见这一幕,几名台府属官便有些心慌,一边安排人员沿着李泰等人留下的行路痕迹追赶上去,一边又匆匆返回行营报告。
“不见了?这李伯山真是越来越骄狂,大阅期间竟敢不服禁令、擅自出游!”
负责行营诸部安置的台府官员名为皇甫璠,三十多岁的年纪,当听到属员回报便一脸的怒色,旋即便冷哼道:“将诸用物归仓,他既不告而走,需受什么责罚由其自领,不必再问!”
设防白水
寒冬时节,早起耍练一番武艺,归舍后再喝上一碗热气腾腾、软烂浓香的羊杂汤饼,李泰不由得感慨这才叫美好生活啊。
他这里都吃完了早饭,下属们许多都还没有起床。窝在河边吹了几天的冷风,吃住都是煎熬,好不容易有了舒适的住所,一个个都睡到了日上三竿。
李泰坐在庄园中堂里写了半天的计划书,睡的眼皮浮肿的下属们才陆续入堂。
待人员到的差不多了,李泰才又问起这段时间以来的行署事务。
行署创建未久,最近又只是围绕大阅事宜,倒也并不复杂。抛开大阅相关,唯一行署职内的事务就是白水县的池堰工程。
李泰昨天入庄的时候,便注意到白水庄园一部分耕地已经割划出去、并且白水县也已经将一部分编户转移过来。
最主要的人地矛盾解决了,白水县的池堰也开始动工。借助了渠盟的组织力,有两千多人于境用工,已经将池堰框架圈挖出来,但想要在明年春汛之前完工的话,人员投入还要加倍。
不过眼下境域周边民力主要围绕大阅使用,得等到大阅结束之后才能继续增加投入。这池堰修成之后,预计可以惠及一千顷左右的土地,白水的中下游也能进行通航,可以将陂塬山岭间的煤炭和陶土更方便的运输出来。
白水县境中增加的土地,李泰并不插手分享,但池堰的管理权则归都水行署。这就意味着白水这一河段的运力,都是归属李泰使用的。
之前的白水河道既宽且浅,并不适宜架设碓硙,可现在有了池堰分担泄洪,便可以在白水注入洛水的河段架设一区碓硙。有了这些碓硙便可以加工矿石,再加上运来的煤炭,便可以在这里造炉冶炼。
宇文泰之前给了李泰三防的编制,让他自己选择驻防地点,李泰便打算在白水设置一防。
白水本来就是洛水中游与下游的交界线,于此设防,便等于李泰在关中平原的北部边缘掌握了一支武装力量,对于沿河中下游的震慑力那是十足的,并能看管好军工厂、修建一个物储中心。
当然,他选择筑城于此也并非满满的私计,同样也有备胡防贼的考量在里面。
白水对岸的澄城郡北方,就是大片的山岭地带,名为梁山、即就是后世的黄龙山。梁山隔河对岸的便是山西的吕梁山,夹于彼此之间的黄河河段,即就是黄河龙门。
梁山与陕中一系列的山脉,又被统称为北山,地境之中同样分布着许多的稽胡,名为北山胡,是一股较之黑水胡势力还要更强的稽胡势力,甚至一度冲击西魏的华州河防。
华州的军队主要是沿河设防,以抵抗对岸的东魏人马,调度起来并不方便。
因此境域之中也需要一个乡团武装的集结地点,李泰设防于此可不是为的直捣华州老巢、顺便向洛水下游收保护费,而是为了震慑防备北山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