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朝帝业 第655节(第4页)
“此前形势板荡、世情乖张,至尊流落关西,虽然因之成事,但关西毕竟偏于西陲。待到天下悉定之后,圣驾必定重回旧洛天府,届时宣政天下、亦需群贤辅佐。日前崔尚书归此宣告朝廷求贤劝贡之令,诸位想必亦有所闻,今日相聚于此,孤亦盼望诸位能够踊跃响应,贡士入朝!”
接下来,李礼成便又对众人表达了朝廷求贤若渴的态度,并且顺手画了一个未来将会重返河洛的大饼,当然这也并不算是大饼,等到未来时机成熟的话,此事也必然会进行。
只不过想要让时机尽快成熟,也少不了这些河北世族们的配合,因此李礼成便又笑语道:“大丈夫生于人间,谁不心怀壮志?但能为慷慨匡时之士,谁又肯为窃食乡里之贼?旧者贼齐强暴、将诸族群贤羁留于此又不肯推心置腹加以任用,如今仁王临世,即将归返天中,诸位还不奔赴帝宅、充实御苑?”
李礼成这一番也当真有着极大的蛊惑煽动性,众人听到这话后自是大为动心。旧年高欢强将洛阳士民迁居河北邺城,之前邺城作为北齐都城也就罢了,而今就连北齐都已经覆灭了,邺城对他们这些人的吸引力也实在是不大。如若能够趁机返回河洛,那么无论是安家置业还是未来有预朝廷选司,无疑都能快人一步!
祸乱山东
“羌贼疯了!哈哈,真是天助我也!那李伯山自以为攻破晋阳便大局已定,竟敢如此残杀凌辱关东名族,必令河北人心尽失!”
当赵郡李氏的遭遇从河北传到青州的时候,高湛便忍不住幸灾乐祸的大笑起来:“可笑那些河北名族,或还觉得与羌贼家世旧情深厚,此番羌贼东来必定会庇护他们这些旧亲,却不想迎来的竟是狂人屠刀!如今这些名族想必应知真心错付,唯有南来投我、投朕,才有一线生机!”
讲到这里,他又眸光一转,视线在堂内几人脸上一一划过,旋即便微笑道:“卿等之前随我南来,恐怕不是真心,而今再观赵郡李氏遭遇,应知此行才是真的活路了罢?崔侍中,你又有什么话进言于朕?”
之前高湛在邺都弃城而逃,除了率领一部分亲信和家人之外,还强行带上了多名邺都朝士,诸如崔季舒、崔昂、魏收等等。
这些人不只在北齐朝廷颇具势位和影响力,而且还都出身关东世族,更与关西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崔季舒、崔昂都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,与在关西身具高位的崔谦、崔宣猷都是同宗亲戚,崔昂自幼丧父,更是受其伯父崔孝芬的养育长大成人,而崔孝芬便是崔宣猷的父亲。
被高湛特意点名的崔季舒,在高湛称帝后被任命为侍中,从辈分来论,崔谦等人都要叫一声叔父。
此时听到高湛这么说,崔季舒一时间也是心情复杂。有这样的家世关系,凭心而论,他当然是更愿意留在邺都等待唐军的到来,可是事已至此也是多说无益。
河北方面消息传来,尽管不太清楚当中内情,可是当听到赵郡李氏遭到如此残酷刑罚对待,崔季舒等人也都是震惊不已。
此时听到高湛的点名发问,崔季舒便站起身来沉声说道:“唐国弄威河北,实在是让悲愤不已。自神武以来,齐氏创业不易,一朝竟为宿敌颠覆,臣等思之,伤痛不已。幸在至尊早趋祸外,仍能于此延传国祚。臣等追从至此,亦必尽心倾力辅佐至尊,期望至尊能够上承父兄壮志,兴亡图存,以绍齐统!”
这话说的固然没什么毛病,但那规劝意味却令高湛有些不喜。今日聚会他只是为的幸灾乐祸的嘲笑那些河北名族不切实际的幻想,顺便整合一下内部人心,却不是为的听取臣子的规劝进谏。
所以在听到崔季舒这一番话后,高湛当即便不耐烦的摆手说道:“羌贼势大难敌,此番国难既非肇始于朕,想要挽回颓势又谈何容易?与其更作这些不切实际的妄想,不如认真思索该要如何维持当下局面,但能守住六州之地,亦可得享一世富贵荣华!”
高湛南逃之后,自兖州而入青州,在其称帝之后,先后有六州官员奉表尊之,而这六州士民与疆土便是高湛这个小朝廷如今的基本盘。
这六州分别是其朝廷所在的青州,以及光州、齐州、兖州、南青州以及胶州。左近还有其他的州郡原本也是属于北齐的疆土,但是如今其州郡长官却都没有表态承认并拥戴高湛的这个小朝廷。
高湛原本还准备打算集结人马去征讨那些不肯臣服他的州郡,以期能够继续扩大其疆土、壮大其势力,可是随着唐军在河北展开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,针对邺南的高浟进行围剿,高湛心中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顿时便又荡然无存,不再急于继续向外扩张,而是想要维持住当下的局面。
就连高湛这个主上都持有如此消极的想法,其麾下文武群臣们自然也都是一副得过且过的心态,以至于崔季舒仅仅只是喊出几句兴亡图存的口号,都乏人响应。
眼下的高湛,势力也并不可谓弱小,如今其人所占据的区域基本上囊括了整个山东半岛,而这一片地方在当下固然不如河北那样繁荣富庶,但同样也是耕织发达的地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