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老衲要还俗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38章(第1页)

  “师父,你这是要干啥?”红孩儿好奇的看着方正手里的纸和棉花还有剪刀问道。

  方正仰头看天道:“天冷了,做件衣服穿。”

  “做衣服?师父,你会做衣服?”红孩儿惊讶的问道。

  松鼠凑过来道:“师父,以前也没见你会做衣服呀?能给我做一套么?我觉得我今年的毛没有去年的多……”

  “师父,你不是一直都穿僧衣么?怎么今年还要加衣服了?”独狼也是好奇。

  猴子也在看热闹,外面的咸鱼听到里面这么热闹,也偷偷的凑了过来,看着方正拿着那么少的棉花、纸张,顿时笑了:“这么点纸和棉花能做什么衣服?给这只松鼠做衣服还差不多……要不给老祖宗我做一副手套或者鞋子也行。”

  方正没搭理他,而是坐下来,深吸一口气,静了下来。

  看着方正这个模样,原本还想调侃两句的咸鱼也识趣的不说话了,几个小家伙围着方正站着,看着,眼中尽是好奇之色。

  方正用剪刀在纸是比比划划的,勾勒出一个衣服的图形,然后用剪刀将衣服图形剪了出来。随后又剪了好几个不同模样的衣服,有羽绒服,有长衫,有大大的僧衣,还有袈裟什么的一式两份。

  剪好了,方正将两个一样的衣服凑到一起,然后捏了几个晶米饭粒过来,用手一碾,成了一团浆糊,然后涂抹在衣服的边缘上,四周都粘好后,顺着上面还没粘的地方,又塞了些棉花进去,用小竹签将棉花摆弄均匀。接着,方正将上面也用浆糊粘好。最后,方正还不放心似的,又用针线在四周缝了一圈。

  至此,方正算是做完了一件小小的衣服,拿起来对着天空看了看,颇为满意的点点头。

  将这件衣服放下,依葫芦画瓢的,将其他的衣服做好了,一共十八件,放在篮子里足足有一小篮子了。

  松鼠凑过去,比量了下衣服,嘀咕道:“这我也穿不了啊,师父,你不会是在外面又养了一只松鼠吧?不对,哪家松鼠也穿不了啊……”

  红孩儿看着这些衣服,若有所思的道:“师父,你这到底是给谁的啊?”

  话音彩落,咸鱼哼哼道:“这都看不明白么?这不是给活人穿的,这是给死人穿的!”

  此话一出,独狼、松鼠、猴子、红孩儿集体惊愕的看着咸鱼。

  咸鱼撇撇嘴,心中却是格外的得意,看到没有?这就是活得久,见的广的好处!这些小屁孩再能打,再能嘚瑟,再能吃又如何?还不是一问三不知,啥也不懂?

  于是咸鱼咳嗽了一声道:“我要是没猜错的话,你们这里也过寒衣节吧?”

  方正一听,微微一愣,反问道:“你们也过?”

  咸鱼哈哈大笑道:“果然,虽然两个世界不同,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想通的。灵山也过寒衣节,到了寒衣节天下变冷,地府尤其阴寒。所以灵山都会送些衣服给地府的鬼们,让他们暖和身子的。但是你们这个世界,貌似也没有鬼啊,你做这个干什么?”

  其他人也好奇的看着方正。

  方正道:“明天就是寒衣节了,我们这里的寒衣节和你们那里的的确不一样。我们这的寒衣节和你们的寒衣节不太一样,我们的寒衣节的由来和灵山没关系。倒是和坊间的传说故事有些关系。”

  听到方正要讲故事,小家伙们一个个的都好奇起来。

  这大冷的天,也没人来,山上都被雪覆盖了,少了许多往常的乐趣。一个个的正百无聊赖呢,突然又故事听了,自然一个个的乐呵呵的。

  咸鱼也坐了下来,他这家伙虽然如同一个老流氓一般,但是却最喜欢听故事。只不过这老家伙的坐姿实在让人不敢恭维,不是坐如钟,也不是冻如咸鱼笔直而立,反而是如同一摊烂泥一般靠在椅子上。方正怎么看,怎么觉得这姿势眼熟,最后一拍脑门,心道:“这不是葛优瘫么?难道葛优也是跟咸鱼学的?这是咸鱼瘫?”

  不过方正没时间和咸鱼追究这个坐姿的问题,而是讲起了寒衣节的事情。

  寒衣节、清明节、中元节、下元节合称华夏四大鬼节。

  不过相对于其他三个节日,寒衣节却显得有点不那么出名了,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寒衣节是个什么节,又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。不过老一辈的人,对于寒衣节都十分重视,因为这一天,有着不一样的意义。

第802章

辩道与鱼(上)

  早在周朝时,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,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。《礼记·月令》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:以猎物为祭品,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,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,同时慰劳农人,颁布新的作息制度。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曾提到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”,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。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,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,日期不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