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连载206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7章(第1页)

  【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,孝公听后直打瞌睡。五日后,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,用王道之术游说,孝公有点兴趣,但还是没有得到认可。商鞅意识到,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,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、王道学说不感兴趣。第三次商鞅用霸道之术游说,终于获得了孝公的肯定,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,孝公听得十分入迷,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,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。】

  刚刚即位的秦孝公:“立刻前往边境,迎接中庶子卫鞅。”

  如果不是秦国国力太弱,他都想直接派兵攻打魏国,将商鞅抢到秦国。

  【公元前356年,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开始了第一次变法:改革户籍制度,令民为什伍,实行连坐法;轻罪用重刑;重农抑商,奖励耕织;奖励军功,按功受爵,废除世卿世禄制;燔诗书而明法令,禁宦游之民。】

  评论区:

  “原来焚书是秦国的传统啊。”

  “焚书确实是统一思想的最好方法。”

  “日本侵华时,在满洲实行奴化教育,不能学习中文汉语,只能学习日文,细想一下,若是连续三代人都不学中国文化,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中国了。”

  平行时空:

  始皇时还没有焚书,但李斯已经提过这个建议,他内心深处也是同意的。愚民弱民是法家提倡的。

  如果国家是一架精密的机器,那么黔首就是一颗颗螺丝钉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。一旦他们读书明理,对功名利禄有了追求,必定会心有不平,惹事生非。

  儒家的人却坐不住了,怎么着,看天幕的意思,是觉得焚书是对的!

  刘彻:“日本侵华!”

  他看向身边的卫青,“日本在何处?”

  卫青茫然道,“臣也不知……”

  霍去病朗声道,“不论这日本在何处,臣都能将其踏平,献给陛下。”

  刘彻哈哈大笑,畅快道,“朕有冠军侯,定能踏平四夷!”

  此时的日本还是弥生时代,正向农耕社会转变。唐高宗时期,日本才定下国名。

  朱元璋:“这不是咱定下的不征之国!”

  他三观有些崩溃,那样一个弹丸小国也敢肖想侵略上国,还让他们成功了!

  朱棣:“太子,咱要打日本,国库能拿出多少钱。”

  朱高炽:“日本孤悬海外,要造船,要训练水兵,这些都需要时间。”

  朱棣:“咱又不是马上就去,先定个计划。”

  朱高炽:“是,只要不是马上出发,国库定能拿出足够的粮草。”

  朱高炽虽然温和仁善,但他也是大明统治阶级的一员,将中原大地看作自家禁脔,自然看不得有人将手伸到自己的领地里。

商鞅变法

  【对于这些改革之法,百姓将信将疑,当时的统治者只知征兵征粮,百姓处于“散养”状态。出将入相只看血统,官吏公卿被大家族世代把持,百姓从未见过诗书,更遑论明理,没有人相信他们也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财富。】

  【商鞅便想了一个办法,他在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,用十金招募能将其搬到北门的民众。这件事并不难,但报酬却十分丰厚,民众感到奇怪,没人敢应募,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,终于有一个人应募,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,这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。】

  【徙木立信立的是政府的公信力,是告诉国人,我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。】

  正快马加鞭赶往秦国的商鞅看着天幕的画面,幸好天幕中的那个商鞅是他人扮演的,不然,自己根本逃不出魏国。

  古人看着天幕中那些面色红润,身强体壮的百姓,心中疑惑,这些人到底吃什么长大的,难道他们都能吃饱饭?